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7月9日,第十七屆馬塞爾·格羅斯曼獎(Marcel Grossmann Award)授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星際介質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以表彰其領導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探索動態(tài)宇宙所取得的多項創(chuàng)造性成果,,精確測量了星際磁場,,推動快速射電暴領域進入大樣本統(tǒng)計研究時代。
李菂成為首位憑借在中國國內取得的學術成果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同屆獲獎的還有2021年邵逸夫天文學獎得主,、磁陀星發(fā)現(xiàn)者維多利亞·卡斯皮(Victoria Kaspi),超新星與致密天體領域權威學者克里斯托弗·弗賴爾(Christopher Fryer),。
馬塞爾·格羅斯曼獎以瑞士數(shù)學家馬塞爾·格羅斯曼的名字命名,,他是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和朋友,曾在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學幫助,。自1985年設立起,,該獎項每三年頒發(fā)一次,,旨在表彰在相對論天體物理學、引力物理學和宇宙學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
該獎項的獲得者通常是在相關領域做出開創(chuàng)性工作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理解宇宙的本質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每位獲獎者都會收到藝術家皮耶雷利創(chuàng)作的T.E.S.T.雕塑的銀鑄品,。
國際相對論天體物理中心網絡主任雷莫·魯菲尼為李菂頒獎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