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12月18日,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液體灌注啟動。經(jīng)過超純水系統(tǒng)層層過濾的超純水以100噸/小時的流量注入到探測器水池內,標志著江門中微子實驗建設來到最后一個關鍵節(jié)點。
JUNO的核心探測器設備為一個有效質量2萬噸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中心探測器),位于地下實驗大廳內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徑41.1米的不銹鋼網(wǎng)殼是探測器的主支撐結構,承載35.4米直徑的有機玻璃球、兩萬噸液體閃爍體、兩萬只20英寸光電倍增管、兩萬五千只3英寸光電倍增管、前端電子學、電纜、防磁線圈、隔光板等諸多探測器部件。布滿中心探測器內壁的光電倍增管共同探測中微子被液體閃爍體“俘獲”時產生的閃爍光,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輸出。較目前國際最好水平,本中心探測器的液體閃爍體體積增大了20倍,光電子產額增大了3倍,能量分辨率提高2倍、達到前所未有的3%。
中心探測器浸泡在圓柱形的水池中,水池兼做水契倫科夫探測器和屏蔽體。水池頂部為約1000平方米的宇宙線徑跡探測器。水契倫科夫探測器和宇宙線徑跡探測器聯(lián)合探測宇宙線,從而可將其對中微子探測的影響去除。水池中的水還可屏蔽巖石的天然放射性及宇宙線在附近巖石中產生的大量次級粒子。
液體灌注將分兩步走,前2個月將超純水灌滿中心探測器有機玻璃球內外空間,再用6個月將有機玻璃球內部的超純水置換為液體閃爍體。預計2025年8月完成全部灌注任務,開始正式運行取數(sh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