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12月16日至20日,,烏茲別克斯坦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部咸海國際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Bakhitjan Khabibullaev,、烏茲別克斯坦林業(yè)研究所副所長Olimjon Toshev,、烏茲別克斯坦Yashilloyiha綠色設計研究所副所長Uchkun Allayev等一行7人訪問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雙方就開展鹽堿地治理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新疆的鹽堿地面積占全國鹽堿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鹽生植物利用、鹽堿地改良和綜合治理等領域積累了豐碩的技術和成果,。烏茲別克斯坦與新疆自然環(huán)境相似,,同樣面臨著干旱、土地鹽漬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zhàn),。
訪問期間,雙方召開了鹽生植物資源及其利用研討會,,實地考察了克拉瑪依市300畝鹽生植物園,、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區(qū)鹽堿地改良示范區(qū),以及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荒漠植物遷地保護及其在生態(tài)恢復中發(fā)揮的作用,。
通過交流與考察,,烏方專家學習了新疆生地所在鹽生植物資源收集和綜合開發(fā)利用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深入了解了新疆鹽堿地改良的關鍵技術,,尤其是鹽地堿蓬在改良鹽堿地、提升農田生產力的同時還可作為食物發(fā)揮藥食同源等的作用,。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